Tuesday, February 1, 2011

黃蓉.滅絕師太.Derrida

大學校園裡常聽到一個笑話。世上有三種性別:

1.
2.
3. 女博士

最近在一個學術研討會裡聽到,還有第四種性別:

4. 會與女博士談戀愛的人。

那算是好消息吧。

學歷差異,導致男女收入有別,經濟基礎決定支配關係,馬克思什麼時候都是對的。高學歷的女生,內地又有「白骨精」之說,即白領、骨幹、精英。女性高收入、高地位,令容易受傷的男人自尊心受損,關係難以維持。

「剩女」問題,還有一個更狠毒的比喻,則以金庸小說筆下的人物來形容:

1. 大學本科生是黃蓉 (青春可人,人見人愛,車見車載)
2. 碩士生是李莫愁 (開始冰冷寂寞,突然想起了「乾冰」的故事…)
3. 博士生是滅絕師太 (那是生人勿近,快要涅槃寂靜)
4. 博士後則是東方不敗 (也就是不男不女了)

笑話歸笑話,大家不要當真,請一笑置之,正如艾瑞克所講,不結婚、獨立自主,也可以是人生一大成就。

這些笑話,卻引伸了一個完全無關的問題:

喂,搞乜鬼,為何聽完學術研討會,我就只記得這些了?其他內容呢?

有的,有的,待我遲些慢慢說。

*** *** ***

一直以來,我對「文化研究」這回事,有點戒心,因為很多文章都高深莫測、或迷糊無謂,要了解箇中真意,首先要搞清楚當中究竟有沒有真意,甚至是,有沒有意思。

這個研究會,主題是「電視劇」。有朋友問:電視劇都是無無謂謂、低低能能,有什麼好研究?

我以前都有此疑問。不過,想深一層,電視劇與電視新聞,對文化的影響,哪個較大?

看看身邊朋友家人,不言而喻了。

不過,此等範疇的學術語言,都是虛無縹緲的。例如課堂裡讀有關後結構主義「大師」Derrida的文章,已經是其他人詮釋他理論的文章,仍是一頭霧水與汗水。

直到最後,作者Philip Smith在導讀裡如此形容:「Derrida的作品,幾乎不可能讀得明白,需要有人導讀。Jonathan Culler提供了這些材料,但仍然很難哽,祝你好運!」(Derrida’s works are almost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a guide. Jonathan Culler provides such a resource, but it will still be very tough going. Good luck!)

讀到這裡,心裡才有點安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