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December 16, 2011

藍天


在山上活了一段時間,開始對藍天越來越敏感。

冬日的大晴天,從新亞書院眺望,八仙嶺隱沒了,萬里無雲,但灰霾沉重,積在地面,那隱隱然的黃,蔓延四方。
朦朧的今天
清朗的日子,八仙嶺近在眼前
香港已經算好,每次到內地大城市,除了西部人煙稀少的城鎮,抬頭望天,總會令人皺眉,日落時分,還只是下午四時多,夕陽只剩黯淡無力的淡淡一圈昏黃,但城市人幾乎無動於衷,甚至會反問你:驚訝什麼?每天都如是,很正常!

北京的「藍天」,據說還越來越多了。記得2008年奧運,北京要治理空氣污染,如有神助,奧運前多天,指標徘徊在九十多,總不過百,僅僅達標,後來全年統計,「藍天」日數還創出佳績。

前兩天讀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這篇《被「消失」的空氣監測站》,才知道,原來北京當局早把兩個污染數據嚴重的監測站,在監測名單中剔除,那兩個站都在鬧市中,一個位於前門。零八年奧運前,新增了兩個監測站,竟是位於六環以外的郊區。數據亮麗,真有辦法。

再看官方數據,北京的「藍天日數」,每年原來有二百多天,怎麼可能,是如何計出來的?原來「輕度污染」或以下,就算作「藍天」,縱使大雨、密雲,不管什麼天氣,只要污染不「超標」,就叫「藍天」,這倒是很有創意的定義。(藍天的標準,可參考這篇文章)

近日在香港遠足,每次都碰見大藍天,原來很幸運。天文台數據,今年已經有三個月,以月份計,因污染造成的「低能見度時數」破了紀錄。按此趨勢,本年的「低能見度時數」,將是六年來最高的。

按天文台預測,未來數天都是大晴天,希望,都是這樣的真正藍天。


相關資料:污染大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