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ugust 21, 2012

嘩,你好專業!


區家麟|絢麗荒涼    (本文17/8/2012 刊於《信報》)

「嘩,你好專業!」如果有人這樣讚美你,請不要高興得太早。「專業」,也許代表你做事認真、勤快、可靠、有專門知識;潛台詞往往是慨嘆:能緊守規矩、程序無懈可擊;懂鑽空子、沒有手尾跟;乾淨利落,以專業之名,政治正確。嘩,專業。

特首梁振英是專業人士,也酷愛專業人士,「專業人士治港」,彷彿是「商人治港」與「公務員治港」的新出路,以為「專業人士」有一種清新、崇高、自有永有的光環。孰料上任未幾就出事的,先後有工程師出身的麥齊光、會計師出身的陳茂波、人事管理顧問出身的吳克儉則溝通技巧拙劣、建築師出身的黃錦星海灘的「執膠對話」引為笑談、醫生出身的高永文,每次新聞上見到他,都木訥呆滯,沒精打采,光環不再。

選舉臨近,好些候選人常吹捧自己的專業,是律師、醫生、教授、治療師,以「專業」之名站出來,仿若是正義化身,俠骨仁心,不偏不倚,比那些政黨政客政棍不知高了多少倍。

不過,請不要忘記,今時今日,快餐店請店員請店長,也強調是「專業」;家傭公司賣廣告,也強調提供「專業化」優質服務。「專業」二字,很爛很廉價。

「專業」之所以予人信心,因為行業一般有嚴格評核、有專業守則、有崇高理想,站於道德高地;而且專業知識往往是你所無,有求於他們,自然敬仰尊崇。但是,眼看那些功能界別有「功能」又號稱「專業」的候選人,保守保皇,言必自身界別利益;旁觀市民或許心生困惑,那些專業人士,不是受過高深教育嗎?不是有脫俗理想嗎?為何甘作權勢附庸,對民主自由開放社會敷衍過去?固然,一樣米養百樣人,深究下去,專業人士的訓練與行為規範,往往正是社會制約的一個過程。

SchmidtDisciplined Minds一書中,論述「專業」之虛妄與假象。我們常以為,專業人士理應擁抱自由民主,但Schmidt認為,專業人士往往只對遙遠的社會議題、那些與他們切身利益與權威無關的東西,才會開放包容,他們在自身的工作領域中非常保守。

這種保守,源於專業之嚴格訓練,實際上是一種社會教化與馴服的過程。各種專業考試與行為規範,要求既具體亦嚴謹、浸淫時間長、付出的精力體力也多;那些敢於挑戰權威、不滿眼前現狀的人,在專業訓練過程中早已被篩去七七八八。專業界別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,不斷畫地為牢,強化行業權威,鞏固自身地位。總體而言,專業人士是社會上一股保守力量,傾向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附庸。

現代化管理之下,Schmidt亦提出一種「極端分工」的現象,專業人士仔細分工,美其名為各司其職,分工合作,實則是高層的控制手段。例如現在的物理學家或生化學家做實驗、極端細微,專業研究者只做自己份內事而不知大局;會計師核數,則不斷重複嚴格的運作規律;只算「半專業」的新聞採訪行業,記者常嘆「車衣女工」的運作模式,為求效率,記者採訪,只需做新聞故事一小部分,再由其他人合成製品,有如車衣女工,縫縫補補完事。

如此運作,以「專業」之名,專注運作細節,專業人士埋首於狹隘的規律運作中,不知旁人做什麼,缺乏大局觀,任由掌控全局的機構管理者予取予求,專業人士以為自主,其實早已失去自主;他們行屍走肉,成為工具,但感覺良好,因為頭戴「專業」的光環。

這就是現代化社會中「專業」之妙用,不需白紙黑字事事規限你,因為「專業的」規則早已內化,全盤接受;「專業」還叫你無私奉獻,於是醫生連續當值四十八小時是「專業」、會計師通宵達旦工作是「專業」,有怨言就是「不專業」。

不少「專業」,也愛號稱自己不偏不倚,忠於事實,政治中立。例如專業的老師,授課要中立客觀,但所用教材,卻是主流意識形態的產物;警察也自稱「專業」,不偏不倚保護社會安寧,但所倚傍之處往往是西環的高牆大閘,所謂社會安寧卻是權貴定義的和諧;記者自稱中立持平,但往往高官談話必錄,航天員出巡全程追蹤,以「客觀」與「反映事實」為名,附和權貴,卻以「專業」之名包裝,好駛好用。

不過,以「專業」之光環搞政治,梁振英班子瞬即露底。專業訓練,重程序細節,專業人士往往不懂大局,與人缺乏接觸、甚至與社會脫節。專業人士習慣糾纏細節,精於計算,追求程序上無懈可擊;壞心腸的,更會把玩規則法例,玩弄專業語言,務求不予人話柄,把自己保護得滴水不漏。

這種「專業態度」放諸政治,就是死不認錯的專業傲慢,化身成五花八門的語言偽術。長此下去,不只乞人憎,更有辱「專業」之名。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