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30, 2013

如果要用hit rate跑數


看到《蘋果日報》準備用每單新聞的hit rate來分紅,筆者想起了早前一份小作業,有系統地觀賞了20112月至11月的一些《蘋果動新聞》內容,整理過一些以hit rate計算,最受歡迎的《動新聞》內容。

若《蘋果日報》真的用hit rate定英雄、分盈利,鼓勵記者為每宗新聞爭取更多網上的hit rate,而記者又礙於搵錢/養家/爭取表現/睇見爆like就興奮的人之常情,而積極經營,務求更多人clickclick,那麼,以下圖表裡的新聞標題,應該是日後《蘋果日報》的常態,兼有望變本加厲。

(先利益申報:本人是《蘋果日報》忠實讀者,敬佩很多記者同行頂住壓力、監察政府的堅持,亦欣賞《動新聞》之創意,但由於不滿《蘋果》於多年前一些處理新聞的手法,一直堅決唔畀錢買,只會讀網上版。)

樣本中點擊率排首二十位的《動新聞》
(樣本為20112月至11月內,每隔三天抽取一天之每天點擊率最高之《動新聞》片段,資料於2011年底收集,故今天的點擊率可能略有差異。)
 


排名
點擊率 ()
標題
1
51.7
X腰小學雞X老竇阿媽O哂嘴
2
50.6
一句你老母 文鬥變武鬥
3
33.7
初中生天台野戰 影晒!
4
29.0
浩民三鞠躬發軟蹄 難為大肚老婆
5
27.7
影住粉紅女撻死 救生墊失威
6
27.3
淫棍醫師假陽具 真插 40
7
26.2
疑似 JC 淫片曝光
8
26.0
林峯、潘霜霜床慾照流出
9
25.8
刁蠻公主 俏 Betty 翻身真人騷
10
25.6
開心舞妹妹 笑住入名牌 U
11
25.2
口交空姐 疑似床照曝光
12
24.7
容易受傷的特首 一 o K.O.
13
24.5
馬德鐘抽水?嘉桓返港報警
14
24.2
桑拿靚太被睇全相 保安︰唔好意思
15
23.8
情迷空姐黑絲 戀足男偷拍鋪相
16
23.7
爆核爆火山 東京限電 國難!
17
23.4
口交空姐「慈織鳥」
18
23.2
飲水變口交 大學生激凸 ?
19
23.2
少女被棄 17 年 爸爸媽媽好狠心
20
23.1
三萬蚊劑涼茶 未降火先來火



網絡新聞編輯早已明白,要吸引點擊,內容當然要緊,但標題更要命。屏幕裡,千千萬萬條標題,要點擊率高,首先要標題夠吸引,否則縱使內容充實,論述精闢,感人肺腑,孝感動天,無人click入去,等同廢料。

那麼,讀者最愛click的是什麼?點擊率排名頭二十位之新聞,「色情」或「軟色情」題材佔多,20篇故事中,有色情暴力元素者,佔其16,而且部分標題頗為露骨。首20篇故事,亦有8篇之題材源自網絡流傳之視頻,《蘋果動新聞》將之加鹽加醋,「發揚光大」。

不過,這批點擊率最高的新聞中,有兩篇人物故事,分別為〈開心舞妹妹 笑住入名牌U〉及〈少女被棄 17 年 爸爸媽媽好狠心〉,其中「開心舞妹妹」,乃有關十年前一位失明小妹妹拍了一輯廣告後遭網民嘲笑,現在小女孩長大,並考進加州大學的勵志故事,可見一些溫情故事,並非無市場。(但是,排在一堆「口交」、「淫片」等字眼之中,每個「妹妹」「少女」的字眼,都似乎惹人聯想。)

首二十位點擊率的新聞故事中,有兩則為讀者報料,記者跟進發掘的新聞,包括〈桑拿靚太被睇全相 保安︰唔好意思〉及〈三萬蚊劑涼茶 未降火先來火〉,後者乃一內地遊客投訴遭藥材店誤導欺騙,記者陪同遊客到店內查證,故事紀錄了當中的爭執與店方的荒誕解釋,頗有為民請命的味道;前者為一女士於自住屋苑的會所內,享用桑拿設施時,男保安違規進入女士專用桑拿房巡查,出現尷尬場面。這類獨家新聞,亦受讀者歡迎;但如「桑拿靚太被睇全相」一故事,用字「灑鹽花」就難免。

不少樣本皆出現「內文平實,標題誇張」的情況,顯示編輯為吸引點擊,不惜於標題中動用誘人誇張的用語,這些角度,有時非內文主題,甚至沒有於內文出現,正是hit rate主導的編輯手法。

從點擊率的「往績」可見,網民及編輯對情色、暴力、奇情等「異常」事件,特別感興趣,然而,這些題材點擊率高,尚有其他或遭忽略的原因。以「色情」材料為例,「動新聞」改版前,往日有「美女集」,每天製作的視頻中,都有標榜美女體態的「新聞視頻」,但這些題材,以點擊率而言,明顯不受歡迎。事實上,吸引力非單靠「色情暴力奇情」,更重要,乃事件之故事性、娛樂性、真實性與時效性。《動新聞》之編輯,往往把握新聞題材中的色情暴力奇情元素,於標題中突出,吸引眼球,已達爐火純青境界。

互聯網世界的互動特質,乃發布訊息者能從讀者點擊與評論中,即時得悉受眾的喜好。受眾即時的反饋,無疑會影響編輯記者的取材,點擊率成為衡量成敗的主要指標,甚至是唯一衡量標準,而快速的回饋,也令編輯記者深深明瞭讀者口味,快速學會「呃like」的手段。

知道如何呃like,但本著職業操守,新聞原則,不一定要用,不一定常用,但若《蘋果》真的以hit rate作標準來分紅,色情暴力奇情新聞再加搶眼兼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,很可能會成為失控的常態。

不過,同一作業中,筆者有系統地閱讀《動新聞》的內容,其實大部分新聞,內容比坊間印象平實、有心。於爭議性事件中,編輯常有意圖作平衡報道,尤其是法庭爭辯,商業法規糾紛,多有兩面意見。

(待續)

相關文章:
有關點擊率:爆紅十五分鐘

蘋果日報事件,主場新聞

求真不是求hit rate 請勿踐踏記者尊嚴

何嘉明:「新聞有點像我心中的神學」

Monday, April 29, 2013

砵蘭街最後一夜




TC2 Café在砵蘭街,感覺很實在。

我問老闆:五年來在砵蘭街,究竟有無黑社會收保護費?

老闆說,從來沒有。沒有人收陀地,沒有人拿著一盆桔要你「表示心意」。

可能,黑社會都深明大義,這裡每一間小店,都艱苦經營,只係同業主打工TC2兩旁的店,都空置了多月,業主寧願養老鼠也不出租。大家都知,香港的地鋪,是用來炒的,不是開店用的。

TC2對面,有一家國際夜總會,一如「亞洲國際都會」、各式「國際學術會議」,一樣有「國際」兩字。五年經營,大門面對面,多年觀察,夜總會一點兒都不國際,出入的都是華裔人士;不過,總算目睹著夜總會的變遷。有一陣子,夜總會服務女玩家,最近,又發現主要顧客是男性。

從油麻地港鐵站一路走來,街上站著很多來自五湖四海化濃妝穿低胸緊身衣的女士,滿不在乎在等待。平日,其他街上,已甚少機會遇上。當然,這裡是砵蘭街,你不用大驚小怪。

TC2位老闆,多年前離開了頭上頂著疑似光環的電視台記者之職,輾轉來到砵蘭街開咖啡店「尋夢」。

其實,尋什麼夢?一直無認真問。

問題,還有很多。

例如,日做夜做,七、八年無休息過,無放過長假,累不累?你「打造」的砵蘭街「文化平台」,想做乜野?多年來,聚在這裡吹水的記者眾多,你聽埋唔少傳媒血淚史,幾時出本書?(對,這裡歡迎任何人,但各大傳媒老闆就不要來了。)

這夜,又是加租捱不住的故事,砵蘭街最後一夜,新朋友老朋友齊來撐場,那些問題,大概都有答案了。

每次終結,都是一個新開始。願每個有勇氣尋夢的人,得其所願;縱使不知結局,總算做過。

謝謝老闆,我們都在TC2留下很多腳毛,帶走很多回憶。 

故事未完。TC2 Café 新址:太子栢樹街23號,裝修中,希望五月中旬開業。

老闆的咖啡書法、題字功力,開始出神入化。
長年請人,標語貼到最後一日,原來是行為藝術
外一章:TC2閣樓一景

仍然是砵蘭街TC2 Cafe。某夜,我獨個兒坐閣樓最盡處。平凡的故事,每天在上映。

隔鄰,一對男女,對坐。

閣樓其他人,或高談闊論,或融融細語。他們沉默。

上湯,他們沉默。

湯喝完了,上主菜,他們默默在吃。

吃完了,仍然沉默,無玩手機,空氣凝住。

閣樓暗處,射燈照住那纏綿的天使麵,咪話唔詭異。

無聲,大概有大半小時吧。上甜品了。

男的,終於開聲,扮溫柔的聲線。

「你點解唔講嘢既?」

女的,頓一頓:

「你都無野同我講。」

男的,低頭,食甜品。繼續沉默。

然後,他們沉默地埋單。

沉默地,落樓。

忽爾想起,這其實是每對情侶的必經階段吧。

影像版TC2最後一夜:鏗鏘集《店難留》

相關文章:

Saturday, April 27, 2013

耳語(5): 捐唔捐?點樣捐?


首先,這句話,這個標題,要用一堆問號圍繞著來談:

?????????????
??「一個仙都不會捐」??
?????????????

這個時代講說話,有時會悲嘆,論據要三句講完,否則無人聽落去。寫文章,標題往往被當成結論,其他一切都是印象,嗚呼。

大家可會發現,說這句「一個仙都不會捐」的記者行家與社會人士,大部分在說,捐錢,不應直接捐給政府,應捐予有信譽有往績的志願組織,不是不捐,而是睇清楚,捐得其所,捐給志願機構。

很多志願組織,在內地艱苦經營,頂著內地官僚的惡習,協助災民與弱勢者自救,有長遠的組織規劃,透過教育、培訓,令善舉的效果能夠落地生根,再生生不息,而非一窩蜂搞硬件重建,水泥建築完成後就邀功。這些有心有力的志願組織,極需香港人的持續支援。

這幾天,各種渠道,聽到讀到一些要捐錢內地政府的理由:

耳語5.1
「幫人要緊,唔好計算得咁清楚!」
而家捐錢,唔係喪禮畀帛金,唔係婚禮畀人情,或者係砵蘭街黑社會賣桔被逼「表達心意」,而係想每一分錢都幫到有需要的人,當然要計算,要計得清清楚楚。

耳語5.2
「點解不捐畀政府,就算貪官貪咗五成,仲有五成用在災民身上,好過乜都無!」
我每一分錢,都好辛苦搵番嚟。捐得錢,就希望多些用在災民身上。如果有其他途徑捐獻,能夠有八、九成用在災民身上,點解唔計算清楚至捐?

耳語5.3
「香港無貪官咩?日本無貪官咩?唔通內地有官員貪污就唔捐?」
香港和內地的貪官,貪污的層次實在是雲泥之別。香港的「貪官」,勝在有ICAC,如今前廉政專員出事,還有立法會監察,有傳媒揭露,食飯超標幾百,奉迎送禮,都會被窮追猛打,我們相信香港制度,香港的貪官,若然未報,係時辰未到。內地的貪官?不只操控維穩部隊,亦積極打壓傳媒,軟硬兼施欺壓弱者,制度上沒有制衡,他們窮得只剩下錢,不需要我們的cash

耳語5.4
「救急扶危,唔好計較咁多!」
真係危急,當然不能計較;但這次地震,損毀程度遠遠不及汶川地震,死亡人數亦只是玉樹地震之十分一,算是不幸中之大幸。內地不缺物資和錢,物資一時不足,是道路擠塞及運輸協調問題,這些,其實不是香港人的強項。

耳語5.5
「志願組織行政費都好高,都係天一半地一半啦!」
聽到有立法會議員講呢句話,擺明態度係攬炒,直頭想打鑊佢。很多志願組織已講明賑災捐款全部用於災民,行政費用其他數出。退一萬步說,工作人員唔駛食住交通費?唔駛買保險?呢個世界無咁多聖人,義工不能長遠幫手,任何志願組織都要有長工,確保長遠計劃有人跟進;長工都要食飯、生仔、租樓住,都要出人工,也要有人幫手宣傳才有人捐錢,無「行政費」點做嘢?(舊文:假如上帝擲骰子

耳語5.6
「大陸有貪官,好正常,樹大有枯枝,你哋班友乘機反中亂港… / 涼薄.....」
內地政府與中國紅十字會出現的信任危機,非香港人獨有,內地網民更烈,請到中國紅十字會的微博,看看留言裡的評論,一片怨罵,蔚為奇觀。要知道,一個慈善機構,有錢有人,政府配合,擺明宗旨做好事,竟然落得如此罵名,應該是千古奇談,很難達到的成就。政府失德無信,得此下場,純屬咎由自取,不要諉過他人。

捐不捐,如何捐,純屬個人選擇。但我相信,若每個人能明智地捐錢,會令我們的社會與國家,更邁向公義,那怕是一小小小小小步。

***   ***   ***

不厭其煩,再貼一次筆者對賑災捐錢態度,並加了第六點

1. 不應捐錢協助硬件重建:現今中國大陸,基建規模之大,你想像不到;而在你遠遠想像不到時,他們早已建成,有錢、有人,有技術,大把錢,大把機器,不用我們操心。捐錢建硬件,吃最大份的得益者,是政府官員、央企、工程界大財團。而這種超規格基建,往往能令蟻民拜服,反過來增加貪官的認受性。

2. 不應捐錢給政府及政府控制的「志願」組織,如中國紅十字會,由於運作封閉,制度不建全,不容外界監察,根本不能信任。

3. 據一些身在雅安地震現場的志願者朋友相告,今次災情遠不及汶川地震,災民所需物資,看來能於短期內解決,應急所需,大家可以不用太擔心。

4. 要捐錢的話,請捐給一些能信任、在地工作的志願組織,非主力硬件工程,而是協助軟件建設、協助基層自力更生、促進社區參與的項目。

5. 重看汶川地震,給予災區的援助,我看是太熱心,太多了,多到亂用、浪費。一節淡三墟,有錢要捐的話,可嘗試避開新聞熱點,中國大地,需要我們幫助的人,還有很多。

6. 認定信得過的志願組織後,應考慮長期每月捐款,能令志願組織有穩定財源,進行長遠的社區及支援規劃。

相關文章:

「耳語」系列:

Friday, April 26, 2013

汶川大地震之謎


區家麟|絢麗荒涼 (原文26/4/2013 刊於《信報》,本文為長版+圖片)


這座龐然巨物,仿羌族碉堡,外型美觀,內裡空洞。它重門深鎖,玻璃大門封塵,聽說這是一個「救災紀念展館」,建築完工後一直荒廢,開幕無期。

這裡是一個落寞的「景點」,路邊幾個小攤,鍋裡的千年油,炸著乾枯瘦癟的疑似食物,等待那些一落車就皺眉的稀客。這裡是甚麼地方?還記得整整五年前,汶川八級大地震,災區道路全毀,解放軍先頭部隊,最後從水路進發,就是從紫坪鋪水庫大壩旁這裡下水,趕往救災。

既然多難興邦,順理成章,每個救災細節就成為製造GDP的歷史資源,「解放軍落水點」變成「景點」,除了展覽館,還建了一座紀念英勇救人事蹟的「豐碑」,但附近居民說,配套未完備,展館一直空置。
內地盛行「豐碑文化」,到處有大型雕塑,樹碑立傳。
五年了,當年的嚎哭悲慟漸淡,換來穿山過水的超級高速公路、如歐洲小鎮一樣的映秀新城,還聽到當地人一句「沒有地震,我們有現在的生活嗎?」,真的嚇了一跳,驚覺「地震經濟」的奇迹。五年了,豆腐渣工程與學生之死誰要負責,無下文;賑災善款是否用得其所,亦無人深究;但是,地震一大謎團,不能不探究,而且,最近有一丁點新訊息。

荒涼的羌族碉堡下,就是紫坪鋪大壩,2005年,大壩把岷江截斷,蓄水發電;三年多後,發生八級大地震,震央只距離水庫數公里。當年的大地震,是否紫坪鋪水庫誘發?多年來,地質學家爭論不休。

豐碑之下,就是紫坪鋪大壩與水庫,圖右方山裡,距離水庫5.5公里,就是汶川大地震震央
汶川大地震五周年,雅安又一次七級地震,兩地位處同一個龍門山斷裂帶。「水庫誘發地震」之爭,不單是學術討論。大西南壩業,正以中國速度,佔據深山峽谷;川滇一帶,壩特別高、水庫特別大,要西電東送,增大產能。全中國五大水電站,三峽工程之後,排第二至第五位的水電站,都在四川雲南交界處,上百過大小水壩水庫,正在河谷中冒起,而這裡是地震活躍帶。

「水庫誘發地震」之辯,內地媒體中,反對者聲音較響亮,部分黨的喉舌甚至不容論辯。既得利益集團反對此說,可以理解,正所謂「草樓銀路金橋鑽石壩」,水壩建設涉及龐大利益,質疑水壩建設的聲音不能任其滋長;再者,力主於地殼斷裂帶上修築大壩的人,不可能承認錯誤,為八萬七千條生命埋單。

科學層面,反對「水庫誘發地震」的專家,有其理據,主要如下:

一,全球數據可見,水庫確實能誘發地震,但震級很小,絕大部分低於五級地震。地震專家公認之水庫誘發地震,6.0級至6.4級的,全球迄今只有四例,汶川的八級地震,很難歸咎於地震前剛蓄水三年的紫坪鋪水庫。(「水庫誘發較大地震」之四例,其一正是供水香港的廣東新豐江水庫,1962年水庫誘發一場6.1級地震,去年河源4.8級地震,亦屬水庫誘發,香港也有震感。)

二,水庫誘發地震,一般震源很淺,少於十公里,但汶川地震之震源深度為十多公里。

三,汶川大地震,所影響的斷裂帶長二、三百公里,不可能由一個水庫誘發。

數月前,一直關注此問題的四川地質專家范曉,發文〈紫坪鋪水庫也許真的誘發了汶川大地震〉,綜合五年來各方面專家的研究,部分研究數據得自官方地震台網於接近震央的新資料,較具官方權威。范曉一直認為,汶川大地震與紫坪鋪水庫有「特殊時空關係」:

一,震央與水庫,直線距離不足六公里,會是純然的巧合嗎?

二,大地震時,正是水庫剛蓄水三年多,正值季節交替期,水庫要不斷貯水、放水以發電,水位大幅升降,加上水壓與水滲透作用,錯動地層的斷裂帶,以住經驗所見,也是誘發地震的高峰期,難道又是巧合?

范曉總結,簡述如下:

一,以往世界各地水庫誘發之地震,強度最高6.4級,邏輯上不能推論水庫不會引發更強烈地震。再者,紫坪鋪水庫容量較大,而且所在地,有強烈地震活動之背景,難與其他案例類比。(如廣東新豐江水庫,雖然曾誘發地震,但所在地不算非常活躍的地震帶。)

二,新研究運用了接近震中的數據及新定位法,官方專家重新確定,汶川地震的初始破裂深度,為六至九公里,而非早前定位的十多公里,符合水庫誘發地震的學界共識。

三,所謂水庫「誘發」地震,不是「引發」地震,意指地震本來已有可能發生,但水庫可能令地震提早及加強。

一如骨牌遊戲,骨牌全倒,只需初始一刻輕輕推一下;汶川地震的斷裂帶,長二、三百公里,由一個大水庫誘發,並非不可能。

大西南地區的大型電站水庫群,將於未來幾年進入密集的建成蓄水期。范曉認為:「對水庫誘發地震來說,這也將是一個極為危險的時期。」

汶川大地震是否水庫誘發,可能是一個永遠無法解答的謎團,地震成因眾多,環境因素難再重塑。雖然越來越多證據可見,難以用「巧合」解釋,但既得利益集團無視潛在的風險,水電巨獸,繼續橫行西部的脆弱山河。

科學家放眼宇宙,我們的望遠鏡,凝視穹蒼盡處,幾千萬光年之遙,以為自己知道很多;然而,全世界最深的人工地洞,只曾鑽到地層的十二公里深。我們對腳底下的地殼構造,幾乎一無所知。我們所征服的,只是地球表面一層皮。

(大西南壩業之四.待續)

***   ***   ***

參考資料:范曉:〈紫坪鋪水庫也許真的誘發了汶川大地震〉(本文較多學術詞彙)

相關文章:
我和紫坪鋪水庫之緣,2005一件事:那天,在漩口狂奔

今天的壩業
大西南水壩地圖,每條河都變成大壩與水庫

Wednesday, April 24, 2013

大西南圖話(9). 遇上豆腐渣


TVB新聞,報道香港援建的蘆山縣初級中學,於新一輪地震中損毀,工程師謂建造「簡陋」,又惹豆腐渣工程疑雲。(報道見此

學校牆壁,在地震中破裂,見到空心磚,裡面有發泡膠,這是豆腐渣工程嗎?

真的很巧,這次到大西南,採訪水庫移民,有些「豆腐渣」觀察,可供參考。

前文《蟻民.狗腿.巨獸》提到,我們到雲南省永善縣黃華鎮一條尚在建築中的移民新村,村民幾天後就應入住,但新屋未建好,而村民一見記者,立即隨手拿起地上的空心磚,在我們面前,一一打碎。

有片睇:



我們目睹,實在深感奇怪,他們只是輕輕一敲,水泥磚就碎裂,碎得如粉狀,什麼叫豆腐渣,看這些磚就明白。

在場的監工辯解,說這些空心水泥磚是「次貨」,將會搬走,村民拿這些水泥磚向我們示範,不公平。

監工的話,信不信由你,反正我不信。

村民就是隨手拿起旁邊的空心磚,向記者投訴。
我們沒有儀器「檢驗」,只能目測、詢問。情況應是這樣:

房子的主力結構,都有水泥鋼筋,看來堅實,村民不是投訴這些,房子的基本安全,應該無問題。

這些空心磚,用來砌牆,作房子間隔,「空心」是常態,有隔熱隔冷作用,減輕負重。

問題是,這些磚質地差,如豆腐渣。你可以想像,在牆上鑽個洞,鑿一口釘子,牆壁容易開裂,甚至粉碎;也可以想像,如此質地,不出數年,它會自然剝落,又要重修。這就是村民不滿的地方,他們是水庫移民,家園已盡毀,換來是這些質素的新房子,不如他們的農家磚房,當然怨聲載道。

不過,我們是客觀中立不偏不倚凡事質疑的記者嘛,看到以上敲磚一幕以後,我們成為了「敲磚狂徒」,在路上每見類似磚頭,我們就拿起一敲做試驗。
從此之後,我們發了狂,見到磚就想打碎。

結果,倒讓人有點詫異。

強調一點,我們沒有儀器,只是「手測」。

在一位農民自家製的磚頭陣裡,我們發現,磚頭較堅固,強度較高,但是大力一敲,仍會破裂。

在眾多工地、及磚廠外準備運走的磚頭,大部分這類空心磚,輕力一敲就碎。

很粗疏的觀察:在這些偏遠小鎮,豆腐渣一樣的空心磚,似乎是常態。聽說這些空心磚,幾毛錢可以買到一塊。那些地方的建築標準,就是如此低,而且無人管。

如此看來,香港援建的蘆山縣初級中學,空心磚裡竟然有一層發泡膠,應該是bonus了。

城市人眼中,很簡陋,不能接受。看來,這就是中國偏遠地區的建築標準。

錢,要捐,但要用得其所,而且,要透過監督、參與,起示範作用,協助提高標準、制度建設。

相關文章:

Tuesday, April 23, 2013

大西南圖話(8): 捐錢希望工程



這個主題,一早準備寫,本意非叫大家不捐錢,而是要研究清楚做好功課才捐錢。

還記得希望工程嗎?九十年代開始,中國善事大熱點,向海內外募捐,為偏遠山區建校舍,人人有書讀。

20133月,在四川康定木格措的希望小學。


這小學已荒廢失修,變成日間幼兒託兒所,只有約十個小孩。

 
這相片,攝於2005年,於怒江上游秋那桶的希望小學,當時只有六個學生。2013年重臨舊地,已撤校,校舍荒廢。


這相片,攝於2011年,於青海瑪多縣,黃河源希望小學。去年,學校停辦了。


希望小學變垃圾場,圖片來源:新華網
這裡,我沒有到過。新華網今年二月報道,貴州凱里一間香港人捐錢的希望小學,用了一年,變成垃圾站。原因是學生不夠、建公路徵地,校舍快要拆。

當年沸沸騰騰的希望工程,為何有如此結局?

好聽一點,就叫「完成歷史任務」吧。

近年,國家教育政策一個大改動,是農村教育「撤點併校」。

一直以來,農村教育一大問題,是地點分散、學生不足、好的教師不願住到偏遠地區;加上農村人口遷移大城市,二十年來,農村學生流失。一項調查顯示,2001年至2010年,中國農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學;十年來,農村小學減少了52.1%

近年的「撤點併校」,把農村學生集中於縣城或大鎮讀書,好處是學生集中,能享有較佳師資、設施與校舍;問題是一些偏遠地區學生,離鄉路遠,未必能就讀,索性輟學。

在此暫不論政策優劣,因社會變遷,一間小學只有十幾個學生,教學師資確是問題;但「撤點併校」,與當年「希望工程」叫人捐錢協助偏遠地區建校舍的理念,南轅北轍。十多年間,這政策大改動,代表數量龐大的「希望小學」校舍,基本要報廢。

而問題在,趨勢應能一早預計,但過去十年八載,繼續有希望小學落成,大都壽命短促。歸根究柢,正如一位清華大學學者所言:「捐學校看得見摸得著,軟體看不見摸不著,不知道錢用在哪里,捐助者不願捐。這就會讓公益組織在建設時考慮不夠長遠,導致希望小學在某些地方供大於求。」「只要有人給錢了,究竟該不該建、怎麼建、誰來管理,沒人管,在中西部地區大量存在希望小學閒置情況。」

捐贈者希望留名,有一個大牌匾,當然要實物;地方官也渴望工程,一來有錢過手,二來有實物為證,以表揚功績。

在中國,推土機鏟機與工程師全部過盛,任何建設一定是好,因為很多人有飯食有工開。結果,全民忽略軟件建設、制度建設。

謹向大家建議,若要捐錢內地,不要捐錢建硬件。例如教育,不需捐錢建學校;若有可能,應捐錢建圖書館、送圖書雜誌、個人助學、培訓教師等等。書本、學識、老師的教學法,全部帶得走,一生受用。一間最少幾十萬元的校舍,正是萬般帶不走,你捐的校舍錢,最少倒了一半落海。

再者,要認清所謂「志願組織」的本質。所謂NGO,本應是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,非政府組織;現實是,很多國家操控志願組織,不予其獨立運作,官方背景濃厚,遂有新詞謂GNGO, Governmental 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, 「政府非政府組織」。而「希望工程」背後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,乃共青團創立,實際是「黨NGO」,你要監督其運作,要它問責,難上加難。

相關文章:
上文數字及學者語錄來源:希望小學變垃圾站

上月到汶川地震災區,見很多空置新建築,重建效益成疑:大西南圖話(4): 新農村集中營
香港援建之省道303故事:大西南圖話(7): 多難興邦說捐錢

無論如何,錢要捐: 假如上帝擲骰子

謝謝收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