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ne 15, 2015

謠言的幫兇


(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《風起幡動》,此為加長版)

一宗商場診所懷疑「新沙士」個案,旋即謠言滿天飛,親子討論區與Whatsapp瘋傳「確診」,還有人惟恐天下不亂,偽造假圖去「證實」消息。

本人習慣,第一,所有在Whatsapp看到,沒有具體資訊來源的新聞,尤其那些健康貼士,一概不理,因為Whatsapp很多訊息,沒有列明資料來源,先天就難以判斷是否信得過。

第二,瀏覽網頁或臉書,任何令你立刻心裡暗叫,或「嘩」一些叫出來的「新聞」,都要立即亮起紅燈,特別小心,按讚或分享前,停一停,想一想。

第三,任何面書及網絡新聞的大字標題,不能盡信,最少要讀完內文才分享。

第四,任何面書及網絡新聞,某某人說了「金句」,多數意思不完整,請讀完前文後理,再分享也不遲。

第五,有圖未必有真相,有家長謂,當日有朋友傳來青衣城照片,記者做直播又鬼咁緊張,載口罩穿防護衣,青衣空城好得人驚,梗係信啦!謠言就是這樣傳播開去,真的相片,假的文字;相片有效建立緊急情緒,文字則謂「確診」,只須兩粒「假」字,足夠人人自危。

問題是,任何懷疑病例,快速測試都需要半天時間,怎會如此快能「確診」?

又例如,每天坐飛機來往南韓與香港的人,數以千計,幾星期下來,總有一小部分人因各種原因,身體不適或發燒求診。診所知道患者曾到南韓,做足安全措施,公眾不需如驚弓之鳥。

如何查證消息真偽?這種情況,本人建議大家查看電子傳媒或信得過的網絡媒體。很多人覺得「媒體信不過」,又質疑媒體的立場,但是,電子傳媒由於受牌照條款與業務守則監管,若出現事實錯誤,會被譴責,它們把關仍然較嚴謹,對「懷疑」還是「確診」這些關鍵訊息,一般不會馬虎。

往日,即時訊息的傳播,倚賴電子媒體,記者核實消息較嚴格;現時,網絡及社交媒體主導,人人like, share, forward,核實訊息真偽的責任,落在每一個人身上,大家都需要多一點常識。

又例如,快速測試呈「陰性」,原來有不少人,搞不清楚「陰性」與「陽性」的意思,以為「陰性」屬「不好」,「陽性」係「好嘢」。救命。

講多次,「陰性」(negative)是「找不到病毒」的意思。

很多人一知半解,但又隨便把Whatsapp無頭無尾的訊息當真,不加思索就瘋傳。以「愛」、「關懷」、「健康」包裝的謠言,似乎傳得特別快,因為貼心貼身,而且是姨媽姑姐言之鑿鑿,來自溫情圈子,顯得更可信。

留神,不要做謠傳的幫兇,不要為你身邊人添煩添亂。

***   ***   ***

相關文章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