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September 8, 2016

為甚麼雷動計劃必須繼續下去

立場新聞製圖
先申報,本人全無參與雷動計劃,選舉前,認為雷動計劃有很大局限,嘥氣,並且製造不明朗因素。

但我改觀了。

雷動計劃有N個漏洞:樣本小、抽樣有問題、民調不能盡信、可能有鬼、容易遇上技術故障、難向公眾解釋、變數難以掌握、政黨不想參與、惹來爭議多於答案……種種問題,你數幾多有幾多。但是,雷動計劃必須繼續研究,嘗試改善,原因有三︰

*建制版雷動計劃,必會出現

讀近日之建制派評論,筆伐戴耀廷,除了製造「外部勢力」敵人,好向中央交代,亦可見臨選一天的棄保及策略配票,打亂了建制部署,有建制派評論亦謂,這是能夠慢慢改善,日後變得「如魚得水」的工具,日後建制派必須研究。

建制派利用蛇齋餅糉、地區樁腳、同鄉會組織票、掌心雷等武器,配票得心應手,先勝一局;若日後有「建制版雷動」,進一步掌握支持者投票動態,一加一等如三。

試想想,若今次立法會選舉的超級區議會議席,建制派配票技巧再成熟一點,分得細一點,李慧琼只要分多一萬多票給王國興,建制派就能乘泛民配票失控之機,以42%選票,奪取三個超區議席,成就真正的絕世奇迹;泛民選民,投票率創新高,超區得票比上屆增加30萬票 (上屆80萬票,今屆110萬票,建制派只增加8萬票) 卻配票失控,幾乎坐擁58%選票,卻只得兩席,差點製造大笑話。

對手擅用組織票等常規武器,現在有新科技雷霆救兵,雖然不穩定,也可能失控,能一口抹殺新型武器的潛力嗎?

*有大批泛民選民願意配票 

如果說,泛民選民有自由意志,不受任何人束縛,不會跟從任何人指示,須注意,很多人的「自由意志」,並非屬意一個人,而是幾位可接受的候選人,他們的「自由意志」,就是想用自己一票,令最多心儀的候選人當選。

看選舉結果,願意配票的泛民選民,比想像中多。

觀超級區議會,選前最後民調 (港大的民調結果其實頗準確,另文再談) 與實際選舉結果,泛民候選人得票大幅波動,明顯有大批泛民選民,在兩三天內改變主意,願意含乜都好,策略性投票。

超級區議會得票比較
最後民調 / 真正得票
李慧琼            24%     / 16%
涂謹申            23% / 13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王國興            12% / 12%
梁耀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2% / 16%
周浩鼎            11% / 14%
鄺俊宇            10% / 26%

粗略估算,有最少四成泛民選民,有策略投票迹象。再計算最後民調的建制泛民比例(47% Vs 53%包括退選三泛民)及實際選舉結果 (42% Vs 58%),差距增加了十個百分點,估計於民意調查未決定投票給誰的人,大部分都是泛民支持者。

如何好好利用這幾十萬「策略票」,是一個非常嚴肅重要的議題。

*投票範式轉移不可擋

通訊科技,改變了大多數人吸收資訊的模式,革新資訊傳遞的生態,選民的投票取態與抉擇過程,不可能冷凍於往日的選舉框架。現在的郵遞單張,實際上有多少人看過?幾位民調從1%到最後高票當選的新議員,都倚賴新媒體宣傳。社交媒體改變了拉票方式;投票行為,隨著即時資訊增加而有改變,趨勢難擋。

現時,要做票站調查,費時失事亦用好多錢,法例亦不容許用票站調查的即日投票結果去配票。社交媒體與資訊科技,帶來新的可能性,選民可以自行滙報選票,然後有一班雷霆救兵,等最後時刻,才出動灌票給僅敗的候選人。

一直以來,一家人、一群朋友,都會商討如何配票,現在若有新平台,利用新軟件新程式,幾萬人一起商討配票,本質無分別。

有新技術新可能性,有一大群願意策略投票的選民,更有實際需要,泛民不可能自縛手腳,雷動計劃,沒有不繼續研究的本錢。

雷動一出,捱罵是理所當然的,受影響的政團當然罵(搵嘢賴,很方便的理由),勝出的不會多謝你(勝選當然係自己努力),建制派也不會放過你(打亂了他們如意算盤)。但是質疑雷動的朋友,提出很多確實存在的根本問題,包括民意調查不準確,策略性投票扭曲選民真正選擇、設計上有永遠測不準的元素等。

容後下文再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