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rch 28, 2017

林鄭月娥好

[立場新聞製圖]
林鄭月娥做特首,有四大好處:

一、回歸二十周年大日子,若梁振英連任,大概有一百萬人上街贈慶;林鄭上場,若不再自製公關災難,應該不過十萬八萬人上街。

二、梁振英不只撕裂香港,也撕裂建制派,中央也無力挽狂瀾;林鄭上場,總算能夠維持建制派表面的團結。以後就沒有甚麼梁營唐營,只有西環。而梁振英則名正言順與西環合體。(請注意近兩星期來梁振英的笑容)

三、換一個人,利益集團延續,各安其位,大家happy,何樂而不為。

四、關公災難日日新鮮,競選期間,言行離地、講假話、自以為是;沒有重大醜聞情況下,民望拾級而下,蔚為奇觀。太好了,未上任已民望低殘,難當強勢領袖,西環及其代理人有更大操弄空間,上下其手,左右大局。

以上的好,都是中央與西環眼中的好,撕裂延續,無往而不利,大家都找到自己位置。是屆政府選擇於林鄭當選後不足廿四小時,預約拘捕佔中搞手,就是明證:雖云終有一天會檢控,但時機選擇擺明車馬:特首選舉前不拘捕,因為免生變數;特首選完立即拘捕,因為要保證撕裂就是團結,保證撕裂2.0無縫交接。

這幫既得利益集團要保證,林鄭月娥連一天蜜月期都沒有。

沒有大亂,豈有大治;沒有撕裂,豈有團結,難道你以為是講笑?

至於所謂願景政綱,帶領香港乜乜乜,一切都不重要,小小香港市長,難禦強國激流。管治策略很簡單,緊跟強國方程式,任誰做特首都一樣:保住經濟有增長,庫房開倉派些錢,反正全世界的強人都洞悉了維持自己既得利益的基本大策:柔性極權,首先要建設一個豐衣足食的豬圈,安安穩穩三餐餵飽,豬就乖乖,就不叫;然後用自己的方式,詮釋法治人權自由,披着華麗的外衣,抓緊行政權力去掏空法治人權的根基,方法就從新委任的律政司司長開始,大家放長雙眼睇。

林鄭月娥在西九故官一役,跳過慣常程序、秘密行事、繞過立法會、不諮詢、然後裝模作樣搞諮詢,氣魄壯、膽子大,在建設皇權圖騰的功業中,急中央所急,不遺餘力,盡顯功架,通過了忠誠測試。

往日的政務官,傲氣中有一點底氣,妥協時,尚算有原則有底線。此時此刻,有一個天真、低能而卑微的冀望,這位新特首,將不能避免處身眾多關乎香港最根本價值的道德抉擇關鍵點,到時,希望她會記起,你服務的是香港人。

整個選舉,最感動時刻,乃看到胡國興的敗選宣言:
我好鍾意我長大嘅地方-榕樹頭。個度嘅大榕樹已經全部生晒鬚,佢地每一棵都曾經係一粒小種籽。不過,每一粒種籽都能夠堅守自己嘅小陣地,幾十年後無人再可以動搖佢地。
我希望你同我,都會堅守自己嘅小陣地,喺陽光之下努力,為生命嘅理想堅持。
放下幻想,堅守自己能發力的陣地,不要被美麗的豬圈迷惑。

*** ***      ***

(原刊於明報《2047夜》,此為加長版)


Thursday, March 23, 2017

順嫂.刺針.豆沙包


香港電視新聞行業,有一個傳奇人物,叫「牛頭角順嫂」。

「順嫂」上世紀八十年初  TVB 處境劇《香港八二》、《香港八三》中的「草根師奶」角色,善良但無知。自此不少新聞機構主管編輯常以「牛頭角順嫂」訓誡記者:「你寫條稿,牛頭角順嫂睇唔睇得明先?」

本來,不扮高深,清晰表達,屬溝通要旨,簡單不代表膚淺;複雜抽象的事情,可以動動腦筋,用精準易明的方法說故事,令牛頭角順嫂都看得明白兼有得着。不過,不少中高層新聞工作者,會把「順嫂標準」詮釋為避開難明話題,浮光掠影簡簡單單就可以,「順嫂」成為平庸的美妙藉口。

記得一位行家慨嘆:「整天在說牛頭角順嫂,我們要提升順嫂的水平,而非被她拉低水平啊!」

「順嫂標準」不只是寫作心法,近年更演變成一種內容類型。新聞機構不肯花錢做調查報道、嚴肅新聞買少見少;一方面說無人無資源,卻抽調大量人手,迎合傳說中的牛頭角順嫂口味。

政治新聞怕有爭議,就催谷人力大做財經新聞講炒樓炒股;調查報道怕有風險,就做多些軟性新聞談談情說說愛遊遊埠;嚴肅新聞難以賣錢,就製作節目教人家居裝修、講講周末好去處。沉重的話題,影響購物慾,易入口的軟性資訊節目,總有廣告商真金白銀來贊助。

軟性資訊節目不一定不可取,社會政治矛盾不是生活的全部,但是,當電視台的節目,已經日日夜夜娛樂至死玩玩玩食食食之時,新聞部不須再摻一腳。優秀而有抱負的記者們,若心力都花費於能吸引廣告商的軟性節目,情何以堪。

難得,有線新聞多年來,不放棄深度調查與中國報道;只可惜,好的東西,總不易留住。

有線新聞的口號是「走在事實最前線」,說得出,也一直努力在做。

追尋事實、探求真相、監督政府,本是記者天職;現時新聞界有一股怪風,事事講「中立」「平衡」,中立平衡沒有問題,但那是當真相未知、眾說紛紜時,退而求其次,才講中立平衡;黑白分明的事情,不需扮中立。沒多少認真的新聞工作者,會把「中立」「平衡」,當作崇高理想或最高目標掛在口邊,「中立」「平衡」只是手段,探求真相、逼近真實,才是目標;試想想,若有人聲嘶力竭打着旗號上街呼喊「我要中立」、「堅持平衡」,那是多麼的滑稽。

但是,調查報道談何容易,從新聞管理角度而言,很多變數,不容易處理:

一,偵查報道的努力,可能會失敗,有記者會以「輸」來形容調查報道查不到東西,「輸」是指輸掉了時間、輸掉了攝影隊一天的資源;查不到有意義的結論,不只花掉了寶貴的時間資源,新聞節目的空檔還要找其他內容填補,以量而言,事倍功半;二,調查要人力時間,抽調人手做,直接影響新聞的日常採訪運作;所以調查報道本質上「不穩陣」,供應不穩定,還會耗用了其他同事的資源;三,調查報道,得罪人多稱呼人少;傲慢的權貴,沒多少樂意受監督受批評,隨時惹來麻煩。

有線新聞的《新聞刺針》,是一個奇葩。奇葩奇在,這節目突破了很多製作規律上的無形限制。

《新聞刺針》前身是一個定期每星期半小時的長篇專題新聞節目,後來革新,專攻深度調查報道。「改版」後的節目特色:不定期播出、不規定節目長度、抽調一組人專攻深度報道。好處是,沒有硬性的節目時間或「節目空檔」(news hole) 的框限,不會天天為定時「填洞」而頭痛,調查報道能盡量「煲到熟」才播出,大家減少花費心力,做好必能「出到街」那些穩陣而可能不痛不癢的題材;此外,很多調查報道,不一定一做就能成為半小時的長篇,做廿多分鐘的專題節目;調查專題可長可短,令記者能專注最重要的調查報道元素。

看來少少的改變,其實是行政管理上的大膽嘗試。因為,資源緊絀中抽調人手專做調查報道,求質而不求量,不定期播出等,突破長久以來的新聞運作的規律與枷鎖,不讓屁股指揮腦袋,擺脫節目形式 (genre) 主宰內容,可見主事者之用心。

當然,也不需要過分神化有線新聞的作為。雖云嚴肅新聞難賺大錢,但也有其市場價值。有線電視的營運模式,依靠訂戶月費,人家要付費,你必定要提供優質內容,尋找大台所無的市場空間,提供市場缺乏的節目形式。資本不一定萬惡,為了賺錢,也可以優質新聞為目標。故此,有線新聞專注深入報道、中國新聞,換一個角度看,也可視為市場策略;另一收費電視台Now TV 也有《政情》欄目,專攻政治八卦,也可視為市場競爭中,為自己定位的方式。

日前,Now TV 大老闆李澤楷,看來是吃了誠實豆沙包,在業績會上透露曾致電  Now 新聞部,稱讚《政情》做得不錯,卻同時謂「不要搞到主席有很多政治麻煩就好,當然他們有編採自由」。這叫率性坦白、還是向下屬施壓,只是一線之差。

問題是,當賺錢的目標落空了,大財團老闆口說尊重編採自主,但失驚無神就因為下屬的敢言報道承受「政治麻煩」。誰是香港製造「政治麻煩」的最強力量最大玩家?是誰令香港首富不敢大大方方訴說自己選特首的心水人選,而女媧補天一番叫大家猜謎?

每位香港大商家,生意都有不能承受的重,經營電視台,錢又賺不到,政治上抽不到水,還惹來重重麻煩,難免有意興闌珊之時;要他們為編採自主堅持到底,很奢侈。

,問「其他理想呢」?眾人失笑。

這個香港,一群富豪、電視台的老闆,他們的錢賺夠了、無求了,他們才是真正有資格義無反顧講理想的一小撮人;只可惜,他們的理想,與他們公司裏的蟻民員工的理想,如兩條平衡線,你眼望我眼,看似同行,卻永不交叠。

***   ***   ***

(原刊於明報《2047夜》,此為合併加長版)

相關文章:

Thursday, March 16, 2017

2+2=5、1+4=?

[立場新聞製圖]
數學題:1+4=? 達明一派的新歌告訴你:今時今日,1+4=14

1+4 不是  嗎?為何是  14?有些西裝骨骨、臉皮誠懇、掛着溫婉微笑的人會告訴你,「1」與「4」加起來、兩個數字放在一起,就是「14」,不是很明顯嗎?這就是真相!

歐威爾諷刺極權統治的名著《1984》裏,政府宣傳口號中,有一句「2+2=5」,要子民背誦,測試忠誠。

1+4=14」一出,誰與爭鋒,這是現代政治宣傳進階版;相對而言「2+2=5」明顯為假,權貴無法解釋,只能強逼臣民口是心非;但「1+4=14」則超卓、易明,容易解釋。

正常人會問,1+4明明是5啊;他們會問,你如何證明1+4=5?

嘿,你找身邊一位讀數學的朋友,就算「1+1=2」,也不容易證明,涉及一些公理,要先定義何謂自然數,何謂加數,不易說明白。相反,1+4=14,「可以直接證明」找個「1」找個「4」,兩個數字合起來,就是  14,完成!

正常人會說,學校老師都是教  1+4 等如  的;他們會說,老師教錯了,老師們偏頗,老師有政治目的……這些老師啊,控制了教育界!

正常人說,全世界  1+4 都是等如  5;他們會說,那是西方思想,荼毒世人;他們會說,民族復興了,我們有自己的一套標準,如果你相信  1+4=5,就是勾結外國勢力,你不相信  1+4=14,你就不是中國人,你休想賺我的錢,你滾出去!

正常人會反駁問:我上班一天,加上班四天,你會不會給我十四天的工資?他們會說,噢,這是不同範疇,不能類比。

然後,有人拿着「1+4=14」的標語,上街示威,說「1+4=14」代表着自由、民主、公義,大聲譴責「1+4=5」。

這就是我們的時代。

***    ***    ***

(本文原刊於明報《2047夜》,此為加長版)

相關文章:


Tuesday, March 14, 2017

早知沒醒不了的夢,美好歲月告終

(立場新聞製圖)
課堂上談有線新聞,播出最近《新聞刺針》假結婚集團的調查報道。報道精彩,同學反應激烈,課堂上很多人在  facebook 看過,但全班三十多人,只有一人付費訂閱有線。

有線新聞積極進取,但公司連年虧蝕,去年更勁蝕三億多,看不見錢景。行家常有一個問題:有線的大老闆究竟忍得幾耐?

有線新聞做得好,全行公認,2013年起,有線新聞在電視欣賞指數取代大台,進佔第一位;有線新聞有一隊調查報道組,中國組記者資歷深,各種追蹤報道,屢獲殊榮。同業皆認同,有線中國組人腳「超班」,其他台望塵莫及。

記者緊守第四權角色,監察政府,追查真相;做得好,經濟上沒甚麼好處,因為好新聞不容易賺到錢,到今天還肯付月費的人少之又少;政治上更無好處,風險大,老大哥不喜歡,容易受懲罰世道如此,大家一早知道,不是新發現,不須扮天真。

接觸過有線新聞的高中低層,皆一致認為,從未感受老闆干預編採自主,對很多同業,久不久要「接  order  做嘢」的人,簡直是天方夜譚。往日從樂觀一面想,母公司一年賺兩三百億,大老闆把有線新聞當作「社會企業」,當「做善事」,不計較;亦有人認為,母公司少賣一兩幢豪宅,已能填補有線寬頻虧蝕的黑洞。

當然大家也知道,這只是一廂情願。香港這個極端資本主義、極端膜拜錢財、在每個大財團老闆之上都有唯一一個大大老闆的社會,富豪只須一句「在商言商」、「要向股東交代」或是掌舵人換了,不會對蝕本貨有感情包袱又或是終有一天忍受不了阿爺的騷擾,美好歲月隨時告終。

富豪經營傳媒,不是為了賺錢,他們的錢已經賺夠,他們求名、求政治本錢;就算當「做善事」,也不想屬下傳媒為他帶來麻煩、惹來西環的電話與北京的神諭。香港的問題是,幾乎沒有不向北望的生意人。

資本很邪惡,被威權強國牽着鼻子的資本更邪惡。有線新聞陷入深淵,可見香港新聞自由的脆弱,看似自由的表象,只在大老闆一念之仁。想起了九七前夕,王菲唱的〈假期〉,林夕的歌詞說:「隨時預備旅程結束 / 早知沒醒不了的夢 / 美好歲月告終 / 原來就像假期結束 / 茫然靜待假期結束 / 彷彿趕上學鐘聲宣告一切又回復 / 光陰消耗盡好景將會轉眼內停頓」

此刻,是悠長假期結束的忐忑,美好歲月告終的無奈;有這樣一個  newsroom,一眾記者們無愧自己,無愧於天地,在夾縫中曾經擁有,就當是永恆。這天也許早來了一點,現實的殘酷遲早要直面,願每人都抬起頭來,在迷霧中探索出路。

***   ***   ***

(本文原刊於明報《2047夜》,此為加長版)

相關文章:


Wednesday, March 8, 2017

薯片與花生

[立場新聞製圖]
特首「選舉」無聊,事到如今,除了等待「習一票」是否真有其事,還有幾粒無關痛癢的花生。

第一粒花生看選委嘴臉,一些人演技高超,明明等老爺吹雞,卻謂要「仔細考慮政綱」,而且一副諗樣,最後連投暗票也不敢不跟大隊;另一些則擺明車馬,中央意旨如何,我的一票也如何,無個人意志,奴才的角色,演活了自己。

二是看宣傳比拼,一方境界高超,一方爆嬲連連。公關奇材,腦筋轉幾多次彎,都是一場空,但最少可以搜集公關故事經典教材,都有得着。

曾俊華團隊最近發放「相信一個人,不如相信每個人」的短片,短短幾天,點擊率已超過一百萬,是繼朱凱迪團隊立法會選舉〈狐狸先生,幾多點〉後,香港政治文宣又一經典。

溝通技巧ABC,要抓住別人的心,首先要「無分你我」,故政治家與電視主持說話,大多會從最簡單詞彙開始,避免用「我」,要說「我們」,以示與民眾同坐一條船,也如林鄭的口號 ‘we connect’,要用‘we’,這幾乎是標準動作了。

曾的短片,把「團結」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。一開始,一把女聲,說「我是曾俊華」,先有出奇不意、先聲奪人之感;短片裏都是平凡香港人,不同階層,只見背影,說話有懶音,地道、真實;不同口音,道出「要建立番一個有規有矩的制度」、「一個不會睇新聞睇到好嬲的早上」、「一個不會因為唔同立場而  unfriend 朋友的社會,一個似番香港的香港」。

用字遊走踩界邊緣,恰到好處,無論黃絲藍絲都中聽。最後香港人的背影變成正面、黑暗變成陽光,曾俊華出場,說是不是曾俊華不重要,「因為相信一個人,不如相信每個人」。道出「團結拍住上」的真義。

當然,宣傳片拍得好,不代表做得到,同是否選得上,更毫無關係。

也許曾俊華真的是  hea 做,政綱內容更不覺得有亮點,但是他有能力凝聚一群「似樣」的團隊。就憑這點,很多人對他另眼相看。因為,不幸地,高官身邊有一群正常人,在近年特區政府文化中,是一件很稀罕的事。

第三,看民調,看領先只有大概十個百分點的曾俊華,能否一馬當先,高民望落敗。往日小圈子,大家認真演一場,歷屆行政長官選舉,到最後總是高民望者勝出,以假當真,西環總算有交代,還可以吹噓制度如何優越。

今次如意算盤看來打不響,薯片叔最大貢獻,就是轟轟烈烈輸一場,贏盡民望,但被踢進冷宮,讓香港人看清楚一場遊戲一場夢,不枉一番心血。

(本文原刊於明報《2047夜》,此為加長合併版)


Tuesday, March 7, 2017

謀臣新境界

(本文原刊於明報《2047夜》)

真小人、偽君子,充斥市面,滿布新聞,怎麼辦呢?世道如此,沒甚麼可以做的事候,大概可以退後一步,做一個沉靜的旁觀者,細心觀察真小人的扭曲性情、或偽君子的精湛演技。

想向上爬的朋友,這班衣冠楚楚的新貴是特區時代生涯規劃好榜樣,持續進修寶貴一課,愛國賊速成班的鮮活人版;要向下爬的人,若想練習泰山崩於前而身不變,面對凶狠狂言或笑騎騎放毒箭而百毒不侵,要練習心如止水阿彌陀佛,每天的政治新聞,就是一場修行。

人會學習,權貴謀臣學得更快。

特朗普的成功,予這群人極大鼓舞,美國總統選舉這場龐大實驗,活生生地證實了,大部分人都靠直觀行事;說服人的方法,只須訴諸情感,不須講道理。後真相時代的真相:情感可以用謊言激發,因為無論蠢人或醒人,大部分人都懶得空出腦袋分辨是非,似是而非又好,習非成是也好,總之啱聽就是真實。

結果,權貴謀臣們迅速進化,有組織地製造謊言,公然講大話而理直氣壯;有錯永遠是別人的錯,自己從不會錯,說謊直到被自己也騙倒,又或是掛着一臉「我就是講大話,你奈我何?」的笑容。

扭曲事實去鼓動情緒,事無大小就祭出民族感情外國勢力,繼而上綱上線騷擾異議者上司與工作單位,明明白白告訴世人,你膽敢同我們作對,膽敢站直說話,你就要付出代價。

有些行為有些說話,不堪入目,國家堂皇高潔又超然,髒事不做,就讓這些爛頭卒來做。國家機器支持下,造謠誤導、誅連抹黑、恐嚇滅聲,他們要社會永無寧日,才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。



Wednesday, March 1, 2017

香港仔政治家

一天的大新聞裏,同時出現兩個「香港仔」,一位是鋃鐺入獄的曾蔭權,一位是半年任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。

兩人有一個共通點,都  sell 自己出身寒微,曾蔭權說自己曾經是「孤獨推銷員」,陳茂波說自己兒時住木屋。在那個「獅子山下」年代,「香港仔」代表着勤奮拼搏,醒醒目目,把握每一個機會。努力向上爬就是美德。

當年曾蔭權參選行政長官,報稱「政治家」,亮出口號「我會做好呢份工」,我等自以為有識之士噓聲四起,想不到貼地親民無料到才是皇道。在位七年,土地房屋  hea 做,但也無風無浪,社會和和氣氣,豈料臨尾香。

為何曾蔭權會貪戀深圳豪宅,明知線眼處處,他仍然不懂避嫌,與富豪們玩埋一堆,形象插水,最後自陷囹圄?也許,正是因為他從來無變的「香港仔」性格。

「醒醒目目,把握每一個機會」,很好,不過當你理應過盡千帆、收繮勒馬之時,仍然「醒醒目目,把握每一個機會」的話,就出事。放不下虛榮,努力爬上頂層落地玻璃大宅,很符合「香港仔」的人物性格。

另一位香港仔陳茂波,任期雖然只剩四個月,仍然要求裝修司長官邸大宅, 謂要以財政司身分招呼訪客,代表香港形象云云。難道曾俊華住了多年的官邸,原來一直很失禮人,接待外賓會令香港丟架?難道不能多等幾個月,待「長工」財政司上任後才打算?無論從公帑或環保角度而言,如此臨急裝修,都是浪費。

見微知著,性格確實很難改變。香港仔性格,就是明白世界難撈,有風駛盡艃。生有時,死有時,懷抱有時,捨棄有時,攀上高峰有時,從高處墮下有時;這些道理,香港仔不會明。

***   ***   ***

(本文原刊於明報《2047夜》,略有加長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