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September 22, 2017

龍應台:青春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



[2017年9月22日「博群大講堂」,龍應台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圓形廣場談「青春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」,此乃演講速遞,匆匆記下,請以錄影紀錄為準,講座錄影見此]

1.     不要跟你第一個愛上的人結婚,但不妨愛上後來和你結婚的人。龍應台特別強調:認真的,不是開玩笑。

2.      隨時準備對讚美你的人說 “Thank you. No!”。如果有人說你特別棒,聲音特別好聽、發音特別標準、思想特別正確,叫你站到隊頭叫口號,say 'no, thank you'.

3.      學會玩,培養幾種終身嗜好,否則當你退休,或你的工作遲早有天被人工智能取代,你將會一無所有。

4.      找幾個求知慾特別強的人,做一輩子的朋友。人老了,就不想交朋友,不再好奇。這種朋友,只能在大學的黃金四年裏找,也只有在大學四年裏,你會粉身碎骨、赴湯蹈火去求知。大學畢業以後,就會有各種責任、繩索把人套住。

5.      一個人一棵樹,把孤獨靜處當成給自己的獎賞。錢穆曾帶學生對松樹林,一個人一棵樹,叫他們靜聽風吹過松針的聲音。

6.      華歆和管寧,是兩個不同的選項。《世說新語》中,華歆老是在讀書的時候,一有風吹草動,就跳出去看;管寧不滿意,就同華歆割席,不一起讀書。華歆和管寧後來都是出色的人,對國家有貢獻,兩人只是有不同的選擇。

7.      為了正義,衝出去;衝出去之前,先彎腰綁個鞋帶。意思是,熱血奔騰時,要冷靜一會,想一想。

8.      真有本事的人,方和圓不矛盾。有知識、有耐性,可以兼顧方和圓。


9.      容忍比自由重要。龍應台說,這句話本來對掌權者說,現在反對者也要學會容忍。被壓逼的反對者,能夠生存是因為對自己強大道德的自信,但有一天反對者走出來的時候,這種自信令反對者不能容忍反對他們的人。她認為,反對者也要學會容忍,否則你和掌權者無分別。

10.  下山比上山難,下台比上台難,退場比進場難,結束比開始難。進,需要勇氣;退,需要智慧;要達成理想,兩者缺一不可。龍應台談到,社會運動需要退場機制,否則會摧毀群眾的熱情。

11.  做一個終身的人類學家。面對一些絕不能接受的觀念、一些恨之入骨的人,要有人類學家的眼界,問清楚這是什麼、為什麼如此,看清不同的觀點,才做價值判斷。

12.  帶著溫情與敬意面對歷史,也帶著溫情與敬意理解現實。龍應台引錢穆之《國史大綱》名句,要理解前人的艱辛與痛苦,也應用同樣態度,設身處地去理解今天的現實。一是縱、一是橫而已。

13.  一定要維持獨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。龍應台引陳寅恪的話,用於現在:若你的男朋友對你深情款款地說,我要完完全全擁有你,不要遲疑,馬上逃走。

最後,臨場加送的:
13.5    青春的時候,盡量享受愛、性與知識,但由於白天比黑夜長,享受知識的時間要比性多。

報告完畢,感謝收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