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26, 2017

解密檔案與真相

[網上圖片]
解密檔案不一定是真相,千萬別搞錯了。

英國解封的外交密電,一向是香港記者趨之若鶩的新聞材料。近年解封的檔案年份,皆是廿多三十年前中英談判香港問題或關乎六四事件的外交密電,內容包括港督或駐華大使館與倫敦的來往信函,內含主事官員第一身的報告。記者細心翻閱,能窺探官員謀略、枱底密計、談判博奕、甚至是官員對當年「高等華人」變色龍的評價,皆為填補歷史空白的有趣資料。

解密檔案記錄了當年英國管治的秘莘。不過,近年解封的「六四密電」,卻是另一層次的資料。

例如,去年這個時候,傳媒挖掘解封文件,六四前英國駐華大使館曾向倫敦報告,鄧小平說過「殺二百人保二十年穩定」,引起過一陣討論。密電說,資料從一位教授口中得知,那位教授又如何知道呢?原來教授從他的另一匿名線人得悉。即是說,算是三手資料了。

到今年,另一批檔案解封,時任英國駐華大使唐納德引述一位消息人士得悉一位「國務院人員」的講法,六四鎮壓「最少一萬名平民死亡」。即是說,也是間接的資料,基本上無從考證。

考據解密檔案,記者要知道門路,也須部署,得手後要細心翻閱,比對歷史已知事實,少數傳媒還有心有力,值得稱許。但讀者讀來也要小心,好些說法並非新鮮,不要在廿多年後當作石破天驚的「猛料」,例如六四死亡人數、高層派系瀕臨內戰等說法,有些小道消息,當年黨的喉舌也寫過,香港報章、海外傳媒也大篇幅報道過。

從來沒有一種消息來源是「絕對可信」的,眾多貌似權威的人,可以真心地講一些自己都信以為真的謊言(例如現任美國總統與上任香港特首);說話複述再複述,有可能變了另一回事(例如葉劉淑儀談領展派人「威脅」她);英國外交官也不一定自然而然是權威,駐外官員,目的就是「收風」,不管是事實或流言,外交官都有責任向國家報告。當年六四,流言四起,外交系統「收料」,有無間道、有反間計;兵荒馬亂,就算那些線眼的線眼身居高位,也未必掌握準確事實。部分內容,例如鄧小平「殺二百人保二十年穩定」的說法,時任大使唐納德也明言有保留,只是對比其他途徑得知的傳聞後,明言憑其判斷,認為有理由相信。

看到好些網友讀到外交密電「有料爆」,有種「真相出土了」的嘆喟,那就是過分詮釋了。

又要引述歷史學家   Edward Carr 談何謂「歷史」,正是「一團爭議性事實中的核心詮釋」(A hard core of interpretation surrounded by a pulp of disputable facts.)。真相或許不容易洞悉,但我們探究足夠資料後,可以達致「核心詮釋」。

無論死一千人還是一萬人,開坦克鎮壓手無寸鐵的平民,肯定是錯;事隔近三十年,掌權者仍然封鎖消息,繼續掩飾,強國如此,仍不敢面對,不容討論,不坦率公開只有你掌握的「真相」,更顯得詞窮、不光采,不只錯上加錯,更是恥上加恥,罪行毋庸抵賴。

***        ***        ***

(本文原刊明報專欄《2047夜》,此為加長版。)

Monday, December 18, 2017

專欄講呢啲

[網上圖片]
領展巨獸,一向是非多。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指控領展派說客「恐嚇」她停止批評,演變成誹謗風波,但引起另一問題,值得討論。

事件中,被指充當「中間人」角色的專欄作家,常撰文支持領展;他本身經營公關公司,和領展有生意來往。是否需要申報利益?

好些評論人會說,自己專業,金錢不會搖動其真心相信的事,信不信由你。

電視台的股市評論,股評人必須申明是否持有曾評論的股票。電台節目的兼職主持,很多人有自己主業,例如開公關公司,若遇上要評論有生意來往的客戶,一般做法,一是避席避談,保持緘默,或即時申報,提醒聽眾。大氣電波頻道是社會公器,一方面有業務守則規定,另方面評論人開誠布公,既可保護自己,也免招閑言閑語。

報章上的專欄作家呢?界線較模糊。專欄的題材包羅萬有,作者談生活感想,信手拾來,難免包括工作所見所聞與作者所信的事。不是說凡涉錢銀交易的東西都不寫,但可以於行文中巧妙地告訴讀者,自己牽涉當中的身分與利益;如果是厚顏無恥的宣傳,就明明白白告訴人,此謂公開透明,讓讀者評評理。

不過,眼見一些公關大員,於專欄中激賞某些活動,描述得巨細無遺,指名道姓,評價正面,奉若神明,似是高超公關稿。本人常有疑問,寫專欄有錢收,幫人宣傳又從客戶收錢,左右逢源,真美妙。

香港一地,阻人發達,等同殺人全家,我又多言了。

***   ***  ***

(本文原刊於明報專欄《2047夜》,略有加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