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December 23, 2013

盛衰鎖羅盤




新界東北,近沙頭角的鎖羅盤村,孤懸東北一隅,聞名於「遠足界」,既有「猛鬼村」之稱,又有易迷路之「鎖了羅盤」指南針失效傳說。

傳說,聊作遠足閑話,當故事聽一聽就算,這些,倒是真的:

1.      從鹿頸起步,快腳行,要近兩小時;信步慢行,要三小時。
2.      鎖羅盤村居民已外遷,現時常住人口為零。
3.      然而,規劃署批准原居民部分要求,建議容許興建百多幢丁屋。

我們從鹿頸出發,沿路山徑,你會發現郊野公園的官方路牌中,完全沒有「鎖羅盤」,彷彿荔枝窩與鹿頸之間沒有什麼東西。知情人士說,原來這是村民早前的要求,不希望「鎖羅盤」出現在路牌中,變成一個郊遊太聞名的「目的地」,避免阻礙日後發展。



我雖然不能確定這說法為真,但「鎖羅盤」如此聞名卻沒有半個官方路牌,確實罕見。全程,我們只見到一個熱心人士自製的「鎖羅盤」指路牌。


鎖羅盤凋零,非鬼故事中「居民一夜間消失」,朱維德熱愛香港郊野,他早年已遍遊新界各地,目睹鎖羅盤之變化,於《香港舊景掌故新談()》記述,鎖羅盤位於水源充沛的山谷中,七十年代是一條大村:

「七十年代,鎖羅盤全盛時期,有一百七十人居住。其後逐漸外遷,慢慢由有些屋丟空,進展到很多屋都沒人住;八十年代初,竟然全村棄置。鎖羅盤山谷水豐林密,居民走空了,野樹無人林更茂。」

植物生命力驚人,無人修整,村民離去後,水源豐足的山谷,很快被植物重新佔領:

朱維德:「沒人照料,橫七直八,胡亂抖纏,首先村民的門戶被人毀壞,接著屋頂陷塌;不久野樹四面八方突起,穿屋而出,繞纏封屋,好好一個村莊,漸漸湮於土塗了。」

「鎖羅盤的兩旁山坡,密林塞徑,大路蔓封,旅遊人士若非識途老馬,很易迷失;即使識路,水溝泥濘,亦舉步維艱。九十年代末,有人來遊,因迷路跌傷,失救致命。美麗村莊,竟淪為旅遊陷阱,何等可哀。」

不過,自從有旅遊人士失救致死後,近年山間小徑有維修,路況很好,已與一般郊野公園無異,亦不聞「鬼故事」。

新界東北,有不少「廢村」,破屋群中,榕樹籐蔓不客氣,處身其中,看著一片廢墟,你大概會明白,每條村的盛衰,都有其歷史規律。

附近的榕樹拗,是另一條荒廢村落,榕樹入侵破村
當年,客家人來到,良田大平地早已被佔,剩下這些偏僻的小片土地可供開墾,捉魚務農,生活安穩美好。

無堅不摧的現代化戰車輾到,當城市提供更多選擇,教育機會更佳,居民不再務農,這些村落亦再沒有延續下去的動力。

今天,這時代,有什麼歷史規律,能令這次些凋零村落重新發展?

想來想去,大概只有兩種力量:

1.      環保意識、本土意識,令我們更關心身邊文化傳統與花鳥蟲魚,把荒村重新開拓,成為民宿、自然與文化教育的瑰寶,保留一片樂土。
2.      搵錢大過天的發展意識、地產土豪的權錢力量,正搜括每一寸能讓他們賭一鋪的土地。在此等偏遠兼交通不便的地方,大規模建屋,不可能叫發展,只能是一場賭博,甚至是一個龐茲騙局。

鎖羅盤是一個test case,鄉紳們趁政府弱勢,689亟需新界盟友支持,再加上盲搶地瘋潮,土豪地產商正尋求突破口。若連鎖羅盤、海下、白腊等地,都獲批准大規模建屋,其他新界偏遠村落將不甘後人,群起爭利。

角力只是剛剛開始。而我總相信,那些地產土豪,只能代表新界人的少數。

最近,新界很多村落,都貼滿了這些統一的標語。

相關文章:

新界東北行山:
中等難度:西流江、廢村牛屎湖